西方现当代作品展印象
《汉卡·扎布罗夫斯卡肖像》。
丁 宁供图
日前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举办的《百年无极——西方现当代艺术大师作品展》,是今年“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中的重要展览,展品均来自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它开启了一扇窗口,让观众得以领略意大利及欧洲其他国家现代艺术的独特风采。
(相关资料图)
感受艺术群星的动人魅力
与欧美不少博物馆或美术馆不同,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有意将经典艺术作品与现代艺术作品共同展出,一来让人看到现代艺术与以往艺术的内在联系,二来又能体会两者之间的鲜明反差,为参观者提供了一种接近现代艺术的重要文化语境。本次来华展出的62件作品在选择时,也有意以点带面地反映该馆的展览特点,让观众在欣赏展品时,产生比较具体且直接的感受与领悟。在展览中,人们不但看到现代艺术之前的艺术样态,如学院派、浪漫派、写实派的艺术——这是一种纵向的线索;还一一领略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现代艺术流派与风格,如印象派、后印象派(包括点彩派)、立体派、维也纳分离画派、表现主义画派、未来派、形而上画派和后现代派等——这是一种横向的面貌,可以看出现代艺术对多样性的执着追求到了怎样的程度。
中国观众在展览上欣赏到那些美术史上的名家杰作,如弗朗西斯科·海耶兹、德加、梵高、博尔迪尼、布拉克、毕加索、康定斯基、莫迪里阿尼、郁特里罗、莫兰迪等的巨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现代艺术群星璀璨的动人魅力。
梵高的《园丁》是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件展品。梵高曾画过不少肖像画,其中数量最多的是自画像,他为别人创作的肖像往往与艺术家的特殊感情有关。例如,《艺术家母亲的肖像》画的是他的母亲,一位给予他生命和养育之恩的女性,梵高画出了一个慈祥又有尊严的长者。再如《唐吉老爹的肖像》,梵高共画了三幅,就是因为唐吉老爹对贫困潦倒的艺术家总怀有一份古道热肠,让他赊账拿走所需的艺术材料,甚至店铺橱窗也成为他展示作品的地方。敏感的梵高铭记唐吉老爹的厚爱,为其一而再、再而三地创作肖像画。毫无疑问,《园丁》为梵高最好的作品之一,也是他在病中完成的最好的肖像画。1889年9月初,梵高在刚刚经历过疾病发作而被长久禁足后,极其孤独。病情稳定时,梵高在旁人陪同下外出散步、作画,画中的年轻农夫便是在散步时结识的,名叫让·巴拉尔。他戴着帽子,色彩明快的衣服敞开,眼睛友善地看着画家的方向……这一切仿佛会让人忘记远处依稀可见的一堵墙,就是梵高接受救治的精神病院的围墙。
领略意大利画家的经典杰作
意大利不仅拥有古罗马时代的辉煌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璀璨多姿的名家名作,以及巴洛克时期的耀眼杰作,其现代艺术也独树一帜。
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艺术才情超群,却于36岁时病逝,在世时并未获得应有的声誉。展览展出的《汉卡·扎布罗夫斯卡肖像》是他最重要的肖像画作品。1930年,画家去世10年后,此画首次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亮相,成为对莫迪里阿尼艺术成就的第一次正式认可。画中的女性是画家在巴黎时的赞助人,莫迪里阿尼去世前,汉卡·扎布罗夫斯卡与丈夫是他的代理人和忠实支持者。当时,莫迪里阿尼租不起画室,一度在扎布罗夫斯卡家里居住并作画。他为汉卡·扎布罗夫斯卡画过不少肖像,存世可查的就有9幅。《汉卡·扎布罗夫斯卡肖像》中有艺术家一以贯之的描绘手法,如修长的变形、明快的色调对比,以及近乎平面化的背景处理等。处在窗户边上的女主人颇有气质,尤其是抿紧的嘴唇隐隐透露出内心的坚忍不拔,有助于我们理解她后来面对逆境时的态度:遭遇丈夫离世,难以在巴黎维持生活,却又不屈抗争。
值得一提的是,与艺术家在画面左上角的赫然签名不同,汉卡·扎布罗夫斯卡的名字被签在相对昏暗的画面右上角,用的是其昵称“安娜”,而且是大写的。这在艺术家为她所画的多幅肖像中绝无仅有。这是艺术家亲笔所签?还是汉卡·扎布罗夫斯卡欣赏画作后留下的签名?事实上,外表有些严肃的女主人对艺术家倾注了巨大的同情。她不仅照顾生病的莫迪里阿尼,而且在他去世翌日,其妻子又自杀身亡后,帮助照顾他们年仅3岁的女儿。因此,《汉卡·扎布罗夫斯卡肖像》并非一幅普通的肖像,其中蕴含着诚挚的情愫。若再联系艺术家的生前身后,更是不禁令人唏嘘。
意大利画家基里科是著名的超写实派大师,他的4幅作品是此次展览的重要看点。以其中的《赫克托告别安德洛玛刻》为例,出生于希腊的艺术家仿佛对这一故事无比娴熟且十分痴迷,画过不止一次。赫克托是特洛伊王子,作为统帅,他英勇善战;作为丈夫和父亲,他又温情无比。安德洛玛刻是忒拜国王的女儿,她深爱丈夫赫克托。战争爆发前,她预感赫克托此次出征有可能战死疆场,便劝他不要前往。赫克托却深感自己应为保卫特洛伊而战,即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与妻儿的告别实际上就是一场生离死别。在基里科之前,类似题材也有不少画家涉足,但基里科的画法却迥异他人。离别时的赫克托与安德洛玛刻被描绘得难分难舍,两人却又面目不清,仿佛是林林总总的几何体组合。这是否在说明赫克托既是英雄精神的化身,也是理性精神的代表?画中的主要人物面貌如此去特征化,是否就是画家意在的哲理:诀别往往意味着世事无常。抑或,如此才能凸显战争与和平主题的重要性。不管答案到底是什么,基里科的作品无疑摆脱了古典叙事模式的诸种羁绊。
展览中难得一见的还有意大利画家雷纳托·古图索的两幅作品《受伤的硫矿工》和《蒙塔莱肖像》。这位出生于西西里的画家,年少时就显示出过人的艺术才华。他本人既是政治家,反对法西斯主义,又是多才多艺的画家,设计过舞台服饰,画过的书籍插图扬名世界。他的《受伤的硫矿工》朴实而充满激情,令人想起德国女版画家凯绥·珂勒惠支的一系列作品。他创作的《蒙塔莱肖像》则是颇为独特的肖像画,以一个侧面便生动描绘出了后来荣膺197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埃乌杰尼奥·蒙塔莱与众不同的气质,手笔不凡。
本次西方现当代艺术大师作品展杰作众多,不能一一细述所有的精彩之处,相信前去现场观摩的观众一定有着深切而又难忘的精神享受。
(作者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