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热讯:红安:花园深处“百花”开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刘子靓)初夏时节的花园村,草木葳蕤、风光旖旎。漫步在村间小路,阳光从道旁大树的间隙中撒落,不时的鸟叫声清脆悦耳。错落有致的庭院景观,笑容满面的男女老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新时代新农村美丽画卷。
(相关资料图)
花园村属于红安县杏花乡,距县城中心不足10公里,“平时骑电动车,15分钟就能到。” 花园村村支书耿纪厚告诉记者,全村有8个自然塆,12个小组,365户共1517人,常住人口不到500人。
然而,随着村里发展越来越好,这两年不少在县城住的村民都回村享受起了“花园时光”。
种下连片“致富花”
“提到我们村,大家都说我们有个文旅项目,日子好过,”耿纪厚回忆道,“虽然村里有熊家湾田园谷,政府还专门为这个项目配套了一条通村的四好农村路,但文旅项目投入大、收益慢,走到塆子里,环境也不好,村民也没什么精气神。
可该从哪下手?这让刚换届上来的村两委眼前一抹黑。“尤其是当时村里人心不齐,这是最难的事。”耿纪厚说,但既然任了职,就得扛起担子。于是村两委走访召集在外工作的能人,帮忙出谋划策。在多次讨论后,花园村决定从公路两旁做文章。
没有资金,乡贤能人来助力;没有项目,企业老板来搭桥。2022年春节,村里启动原有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5月,从村民手上流转土地栽种红苕300亩。7月,顺利与三九药业签订协议,打造500亩野菊花种植基地。
“从50岁到70多岁,只要村民愿意,就可以在村里务工。”耿纪厚说,虽然去年天气干,但是红苕和野菊花种植高峰期时,一天得近百名村民同时作业。于是村里又成立了劳务公司,总共用了1300多个工时,带动村民务工收入30多万元,村集体增收近10万元。
今年,花园村整合闲置大棚撂荒地,引进种植大户,联合周边两村,计划打造千亩连片的红苕产业。“三村交界处地势平坦,整合起来种红苕,也方便机械作业。”耿继厚指着红苕基地说,“我们打破村与村之间的行政界限,顺应地理条件种红苕。5月已经新种了600亩,剩下的计划6月种完。”
此外,野菊花基地也将沿着四好农村路,从500亩扩建到2000亩,加上原有的千亩油茶、特色农庄、蔬果采摘园,既兴了产业又美了颜值。
栽好门前“幸福花”
村民的口袋鼓起来,幸福感、获得感也在逐步提升。
6月16日傍晚,大雨将至,难得凉风轻抚。花园村青翻龙塆90岁的老奶奶秦孝兰身穿灰色底衫外套蓝色小马褂,坐在门口乘凉。
“吃了吗奶奶?”村妇女主任吴海燕问。
“刚吃完!”“炒的什么菜勒?”“荆芥炒黄瓜、茄子。”
“秦奶奶是单位退休的,原来一直在县城跟儿子住在一起。看到塆里环境变好了,自己就一个人搬回来住了。”吴海燕说,村子里像秦奶奶这样的,有10多户都把老房子维修翻新一下,就回来了。
“我们村可一点不比城里差,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自然也好。”“大环境好了,大家的素质也高了,对门前屋后卫生更爱护了,现在茶余饭后都谈论种什么花草更美观呢!”说起村里现在的人居环境,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去年开始,该村以绿水青山为底色,以生态宜居为本色,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科学规划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一张长1.8米、宽1米的图纸贴在村里党群服务中心的院墙上。据吴海燕介绍,8个自然塆的航拍图挂在墙上,村民们想改造哪里、怎么改造,直接用易擦笔圈出来,征得大多数人同意后再来实施。
自己的想法越被认可,村民的热情也就越高。去年村里8个塆子同时推进,整修了4口当家塘、完成2000米路面硬化、改造6000米污水管网、种植10000多株苗木,大部分由村民投工而来,资金也是大家自愿筹集。
干部村民乐开花
“两年前还觉得心不齐,现在看来,是村民与村两委的心近了、村民相互间更加和谐了。”耿纪厚笑道,“今年春节,我们全村人一起放烟花接年,如今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到村民们在小广场、亭子里面围坐闲聊。轮流煮绿豆汤、带饼干,有说有笑。”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去年以来,花园村结合实际,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整合老年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现有阵地,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定期开展政策宣讲、科普普法知识宣传、组织村民开展各项文娱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敬老爱亲典型选树等一系列活动,为新时代文明乡风进行了有益探索。
该村村民耿协文今年77岁,去年他和老伴帮忙给野菊花打药、除草,增收了近万元。“我们还花了几十万把家里重新装修了下,自己挣生活费,住得也舒服,邻居间走动多,日子过得很熨帖!”谈到村里近两年的变化,他连连称赞,“村里把我们总放在心上!”
“村里环境在改变、产业在发展,但不变的是我们村两委为民办事的初心。” 耿纪厚说,“村子美、村民富,我们再辛苦也值了!”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