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变与不变
导语:工业互联网是在工业网络、云计算、现代通信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于21世纪10年代初步形成。
工业互联网是在工业网络、云计算、现代通信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于21世纪10年代初步形成。美国坚持市场化原则,工业互联网主要由巨头企业和资本主导,且更多是由软件驱动;德国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围绕整体的工业形态打造展开,硬件驱动占优;中国则是在云平台的基础上,由政策领航助推,亦步亦趋前行。总之,不同国家由于工业基因、工业技术的积淀不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路径也不尽相同。
当前,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具体表现为市场主要由政策和补贴驱动、需求主要源于国央企和政府部门、产品和服务仍处于研发和逐步完善的阶段。那么,历经近七年发展,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变与不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讨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变与不变,首先要从理解工业互联网的架构、参与者说起。
工业互联网的架构——以平台体系为核心
工业互联网主要由网络、平台、安全三大服务体系所构成,其中平台体系是核心,平台体系的核心是平台层。平台层主要包含数据集成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工业AI平台、技术赋能平台四大类平台,其主要服务有两类:其一,围绕数据资产价值挖掘所提供的一系列数据集成、处理、分析等服务;其二,围绕第三方服务及客户自身开发所提供的开发工具等能力。那平台层的主要参与者有哪些呢?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主要参与者——六大类玩家各自凭借自身优势纷纷落子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层中,平台层的主要参与者有六大类:制造业大厂玩家、传统软件玩家、互联网大厂玩家、ICT企业玩家(包含传统IT厂商和电信运营商)、泛数据治理玩家和设备及物联网类玩家六类。不同基因给玩家带来的优势和路径各不相同,如制造业大厂具有行业know-how理解深、企业本身就是需求方两大核心优势,其沉淀的机理模型与提出的产品及服务可能更容易满足需求方的需求属性;ICT和互联网企业玩家基础设施底座能力强;泛数据治理企业垂直深耕能力强,是PaaS层的主要构成者。在这六类中,制造业大厂凭借深厚的工业领域知识沉淀,优先布局并基本完成了“产品-项目-平台及生态”的整条路径,在各类型玩家中暂时领先。
了解完工业互联网的架构及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主要参与者之后,我们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玩家说提供的产品及服务进行适当的归纳和总结后,我们发现:近些年工业互联网平台玩家提出的围绕数字化及价值挖掘的服务没有变,反而是平台玩家随着市场服务经验的积累,对市场需求(包含使用对象、使用场景等)的理解与把控有所提升,进而对自身产品和服务的深度与方向进行反哺,平台玩家的发展思路开始出现从平台构建到平台运营的转变。
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不变——围绕数字化及价值挖掘的逻辑没有变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本质是将数据作为资产,完成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蜕变。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是释放企业经营活动形成的数据资产的价值,其中“数据从哪里来、数据怎么用、数据价值如何构建”等是平台企业需要考虑并解决的主要问题。当前市场上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主要具备两大类能力:其一,基础服务能力(如底层支撑、技术支撑),其通用属性更强;其二,围绕数据生命周期提供服务,覆盖数据采集及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知识沉淀及调用-数据可视化应用等全周期,涵盖物联网、大数据、AI等各类技术,其中数据分析、数据知识沉淀的专用属性更强,也是行业壁垒、企业服务壁垒的重要体现。从输出的服务体系来看,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均已初步形成PaaS平台底座+生态共筑、应用APP、综合解决方案等服务。
工业互联网平台之变——服务边界拓展、服务工具走向简化
从2015年提出工业互联网发展至今,工业互联网服务市场整体逻辑变化不大,都是围绕数字化及数据价值挖掘而推出各类产品及服务。但随着客户对产品及服务、自身需求的认知提升,供给方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向三大方向演进:1)覆盖更广的范围,具体表现为在产品及服务端,边缘层、生产层、应用层的协同管理及赋能属性更强;在需求实现端,新型的、覆盖更长服务链条的平台逐步出现,如橙色云关注产品经理从产品设想到实现的服务。2)平台走向细分,并趋于运营:其一,针对细分,主要围绕服务场景进行,一方面,单一平台依据应用场景而划分为多平台(如IoT平台、大数据平台、AI平台等);另一方面,主打为管理层、一线工业专家赋能的厂商纷纷出现。其二,针对运营,相对成熟的平台开始在生态构建、知识沉淀等方面发力,试图增加变现可能。3)强化易用属性,试图让更多懂工业生产及运营的人能“跨壁垒”使用相关产品及服务,放大服务价值。
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及服务之变具体表现为:
1)拓宽服务范围,由点状到线状。在场景方面,逐步向各层级(如生产层、应用层等)打通及协同管理赋能拓展;在需求实现方面,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增加服务链条的复杂性和服务场景的多样性去满足不同主体、不同环节的需求。同样是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满足用户需求,基于企业基因和能力不同,平台的定位有所不同,其所提供的服务逻辑链条有所差异。例如:工业富联等,基于自家产品及解决方案直接满足客户需求;树根互联,通过P2P2B的模式进行服务,即将平台作为底层服务能力,为合作伙伴赋能,去满足市场需求;卡奥斯通过平台的生态合作伙伴与非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实现平台上客户发布的需求;橙色云,为满足某一从产品的问世,既提供工程师的协同研发设计等服务,还提供商品化的分发等。
2)从平台建设走向平台细分与运营。近几年,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层企业服务客户的经验积累,对市场需求认知加深,平台层企业对自身能力构建的认知相对更加清晰,对外表现为服务能力走向细分的同时,其服务的边界不断拓展,具体表现为:1)从横向看,平台层企业主要从行业&目标用户、数据服务能力、技术服务能力三方面发力,对于前两种能力,其路径多为一到多,逐步拓展;对于第三种能力,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积累后,逐步对外开放,且纯技术的开放更多的是综合厂商平台;2)从纵向看,部分平台层企业能力逐渐向aPaaS和iPaaS能力演进,且多为横向拓展驱动纵向拓展。
3)强化平台产品的易用性,覆盖的人员逐步从专业的技术人员走向通用的非技术人员。平台由单体架构走向微服务架构、传统代码开发走向低代码开发,应用开发模式逐渐走向低门槛、高开源、高便捷,平台产品的服务形式相对简化,主要好处有两点:1)加强产品架构的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2)扩大开发者覆盖范围。以上两点,对供需企业双方都有裨益:对供给方,实现工业机理高效地沉淀和调用的同时,还有利于研发人员更好地优化开发和维护;对需求方,能帮助懂生产制造等核心环节但无编程经验的业务人员实现自主开发,实现需求方的高效应用及管理。
综合来看,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层玩家市场呈现出“野蛮生长”的格局,各类玩家各有所长,呈你追我赶之势。虽然不同基因类型玩家落子不同,但基本围绕产品-项目-平台及生态的逻辑展开探索,且始终围绕数据价值挖掘提供工具及服务。只不过在服务经验的积累过程中,随着需求方和需求场景的逐渐明确,平台层玩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走向细化、落地化,并且尽可能希望通用化,对外则较为明显的表现为平台的服务边界逐步拓展、服务工具走向简化、覆盖及适用的人群也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艾瑞咨询即将发布的《2023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研究报告》。
(本文为艾瑞网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